昨日,记者从义乌国际货代物流协会获悉,由我市10家国际货代物流企业“抱团组合”的浙江义联国际物流货代有限公司近日已拿到省工商局的“执照”,由此宣告义乌国际货代领域强强联手形成的第一家“公共定仓”平台诞生,我市国际物流货代业也因此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期。
大背景呼唤国际物流业提升
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今年的“两会”上,有关义乌陆港城市建设问题始终是大家关心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充分发挥我市巨大物流优势,加快建设“义乌港”步伐?会议之后成了全市上下多层面着力的热点议题。
“义乌港”二期、小商品出口监管中心项目、小商品国内物流中心等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正加快推进,许多配套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模式也正在多方位提升,以努力增强我市物流的承载力,并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
“义乌大的发展背景,要求我们与物流相关的各层面齐头并进。”义乌国际货代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金丽仙说,我市作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和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市场外向度达60%以上,国际物流势头很强劲。据海关统计,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经义乌海关监管出口集装箱都超过57万标箱。
“如此庞大的外贸货运量,需要有一条顺畅的通道,而其间几千家国际货代物流企业也扮演着特殊的角色,新的环境对这支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丽仙说。
国际物流业发展中渐趋规范
记者在义乌国际货代物流协会办公室了解到几个数据:一是,到去年底我市国际货运代理企业达到1056家;二是,去年12月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办的年会公布,截止第十三批浙江省共有A级物流企业247家,按地区分,宁波89家、杭州42家、湖州19家、温州12家,而义乌达到31家,这些企业中,大部分是国际货代物流企业。
“随着义乌市场出口的增长,这些年货代物流业发展很快。”协会办公室的老黄说,开始起来时从事货代仓储的企业也是一哄而上,存在鱼龙混杂现象。少数企业为了拉生意,违规操作,给监管和出口带来负面影响。为规范运作,树立义乌国际货代物流的良好形象,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于2008年成立了义乌国际货代仓储协会。
协会成立之初,虽然只有32家企业,但在行业内竖起了一支标杆。会员通过制定企业自律公约,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从而规范了企业的经营行为。经过几年的运作,国际货代物流协会现已发展会员企业100多家,协会站在促进“义乌港”建设的高度来看待货代业的发展,在与政府及海关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的沟通上起到很好的桥梁作用。
企业经营的日趋规范,为海关等部门的出口监管提供了方便,同时也为相关企业带来好处。义乌海关为此建起了“绿色通道”,开设“货代协会报关专窗”,对相关会员企业优先接单,大大便利了会员企业。这种“奖励诚信”的措施,促进了规范经营风气的进一步形成和提升。
“抱团做大”打造国际货代新平台
据了解,随着国际货代经营态势和环境的变化,一直以来存在的“小、弱、乱”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国际货代企业的兼并、重组和联合势在必行。“国际货代物流要与我市‘义乌港’建设相吻合,就必须紧跟形势,舍得投入,努力做大做强。”
而随着浙江义联国际货代有限公司的成立,这一方向有了实质性突破。此次强强联手是由“中量控股”集团牵头和扬翔国际货代、华皓国际货运等九家国际物流公司联合打造的一个大型的国际物流货代公司。
中量控股集团董事长孙建宏说:“义乌市场是世界性的,市场和物流相辅相成,只要把服务做到位了,国际物流有文章可做。义乌出口的货物多,但做物流和代理的企业规模都较小,这样不行。外商找货代企业,一看价格二看服务。这一次,我们10家企业联合成立新公司,就是要打造一个义乌自己的公共定仓平台,提升做国际物流的档次和服务质量。”
据了解,以前义乌小商品出去,都要通过宁波等地的货代公司再转一手,而“义联”成立后,就可以直接与船务公司谈业务,中间减少一个环节,降低了成本。而且“义联”上了规模和档次,也提升了义乌国际物流甚至义乌的品位和形象。
“义联”上路,也强化了同行之间的交流,记者在采访孙建宏时,他刚好收到一则信息,南粤物流的领导偕同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一行来义乌考察国际物流。
孙建宏说,公司运作后计划投资打造一支拥有200辆集装箱拖卡车的车队,由此改变义乌没有自己大型车队的历史。